全国服务热线:
顶点3000图片:咽喉引起的发烧物理降温有用吗
顶点3000图片:咽喉引起的发烧物理降温有用吗

发布时间: 2022-10-08 14:21:49

  发热,并不是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   发热是有益还是有害尚存争议。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积极行为。在帮助孩子击败感染的过程中,发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发热也会使孩子不舒服。发热时,孩子对水分的需要量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都会增快。在某些情况下,发热可能弊大于利。   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发热可以引起惊厥,即“热性惊厥”。这种惊厥发作常有家族聚集性,一般是在发热早期的24小时内发生。典型热性惊厥发作时,孩子可能出进口顶点3000效果如何现双眼上翻或凝视,口吐泡沫,肢体僵直、抽动,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数秒钟至数分钟。热性惊厥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或惊厥持续15分钟还没有停止,要拨打急救电话。   尽管许多家长和临床医生认为:发热≥40℃时不良结局(如脑损伤)的风险会增加,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是正确的。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退热药治疗会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如何选择体温测量方法?   首先是体温计的选择。玻璃水银体温计是应该被淘汰的,原因是玻璃易碎、水银(汞)污染。建议家庭选择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   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测量孩子的体温,但目前没有哪一种体温测量的途径、方法是完美的。综合欧美指南和我们国情,我个人建议:   小于4周的婴儿(即新生儿)使用电子体温计腋窝测温(腋温)   4周至5岁之间儿童使用电子体温计腋窝测温(腋温)或者红外线体温计鼓膜测温(耳温)   年长儿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测量腋窝、耳道(鼓膜)、前额(颞动脉)、口腔温度   国外大多数研究是依靠直肠温度(肛温)确定发热婴幼儿严重感染的风险,通常认为直肠测温是核心体温的参考标准。国内顶点3000最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为腋窝、耳道(鼓膜)、前额(颞动脉)、口腔。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测量部位均有各自的正常值范围。   在家给孩子测量体温,方便快捷是最重要的。相对腋温来说,额温、耳温、肛温更接近核心体温。因此,家庭监测孩子体温时可以这样粗略换算:额温、耳温、肛温=腋温+0.5℃(仅限儿童)。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 顶点3000怎么服用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体温升高是否会被认为“异常”,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测量的部位。体温升高可能提示需要进行临床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儿童还有急性感染的其他症状和体征,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3月龄以下小婴儿,出现发热时都需要找儿科医生。这是非常必要的,医生会给孩子做检查,排除一些严重的感染或疾病。如果孩子已经1岁以上了,发热时可以正常吃喝睡、有规律的玩耍,一般来说暂时没有必要立即找医生。   值得关注的发热(需要重视和尽快就诊):   3月龄以下婴儿,腋温≥37.5℃   3至6月龄婴儿,腋温≥38.5℃   对于6月龄以上患儿,不能单纯依据体温的高低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密切注意孩子的伴随症状:是否比平时更加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是否有严重的咽喉疼痛、耳朵疼痛、咳嗽、难以解释的皮疹或反复发生的呕吐和腹泻。这些情况都需要联系医生。再次重申,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   宝宝发热时,家长应该怎样处理?   “除非孩子很不舒服或者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否则发热时一般不需要退热药物”   观察孩子的行为很重要。如果孩子规律地吃饭、睡觉,正常地玩耍,精神状态不错,一般不需要退热治疗。   家长在家自己为孩子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先问问儿科医生的意见。咨询医生这个问题的最佳时机,是在平时孩子没有生病,按时参加每一次儿童保健常规体检时。   当孩子出现发热,而且看起来相当烦躁或很不舒服,可以选择退热药物治疗。   综合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和药物说明书: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热时,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必理通),一般建议根据孩子体重计算使用剂量:10-15mg/kg/次,需要时每4至6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6个月以上的孩子,也可口服布洛芬(如美林),使用剂量:5-10mg/kg/次,需要时每6至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如果孩子患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哮喘、消化性溃疡或其他慢性疾病,在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前要先咨询医生,看看是否安全。对于G6PD缺乏症患儿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可能有诱发急性溶血的风险。   什么时候需要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   治疗发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儿童的舒适度(Comfortable)。如果儿童感到不适(例如出现活动水平降低、液体摄入量减顶点3000药是什么味少等表现),可能需要使用退热药治疗发热。   以往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时,医护人员一般都会告知:在孩子体温(腋温)超过38.5℃时,需服用退烧药。为什么是38.5℃呢?个人解读可能是这些理由:   可操作性强,有明确数值范围,便于家长理解和操作;   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腋温超过38.5℃是值得关注的发热,需要重视和尽快就诊;   很多家长对孩子出现高热会感到恐慌,就诊的直接诉求或者疗效评价标准就是“把烧退下来”;   体温仍在上升期,未达到高峰,此时服用退烧药,可能有利于防止出现高热和/或热性惊厥;   孩子不舒服(Uncomfortable)的评估相对主观,没有客观标准,家长不好掌握。   这是传统观点,我个人认为仍有一定合理性。需要同时跟家长告知的是:超过38.5℃这个温度标准不是绝对指征、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更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给退热药。   如果孩子表现难受:精神不佳、活动减少、摄入减少,可以给予退热药,即便体温未达到38.5℃。   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体温39℃或更高一些,但精神好、照样玩,或者睡着了,也可以不使用退热药。   因此,综合欧美指南和我们国情,我个人建议:体温超过38.5度,同时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口服退热药。部分儿童尽管发热体温不到38.5度,但伴有明显不适,为了缓解孩子不适感,也可考虑使用退烧药。   使用退热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药物应根据体重来给药,而不是根据年龄。具体退热药物选择及剂量,需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如基础疾病、用药史等选择;如家长不能确定,请面诊时咨询医生。   在没有临床医生评估的情况下,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应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小于6个月的婴儿不应给予布洛芬。   通常不建议联合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因为可能会导致给药混乱、毒性增加等。   如果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至4小时后体温仍较高,且其不适感没有得到改善,一些专家会建议将对乙酰氨基酚替换为布洛芬,或者将布洛芬换为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决定联合或交替使用退热药治疗,必须书面记录发热时间、使用药物、以及用药时间间隔。   采用退热药治疗后患儿体温降低,并不能帮助确定其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正在接受退热药物的儿童不应该再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顶点3000一个月可以吃几次 这些复方制剂常包含退热药成分,同时给予复方制剂和退热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物理降温真的有用吗?   通常不建议对病前身体状况良好的发热儿童采用体外降温来降低体温。比较温水擦拭联合退热药治疗和单用退热药治疗的随机试验显示,温水擦拭增加的降温获益是短暂的,并且温水擦拭会使孩子不适感增加。   如果发热儿童需要比单用退热药治疗获得更快速和更大程度的体温降低,体外降温可作为退热药的辅助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退热药应至少在体外降温前30分钟给予。   当需要物理降温治疗发热时,建议用舒适的温水或微温热水擦拭,水温一般30℃左右。擦拭比浸泡更有效,因为通过皮肤蒸发带走的热量更多。用冷水进行擦拭会让人感到更加不舒适。   不应使用酒精擦拭治疗发热,因其挥发后会通过肺泡吸收,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酒精中毒。   治疗发热的其他意见?   保持孩子的房间或整个家里通风、凉爽舒适,给孩子少穿一点衣服;   鼓励孩子多喝一些流质,如水、稀释果汁、口服补液盐、冰棒等;   孩子发热的时候没有必要一定待在家里或躺在床上,他可以起来在屋外走走,但一定要陪着他,千万不能让他一个人跑开。   热性惊厥时,家长应该怎样处理?   如果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伤害:   把孩子平放在地板或床上,远离坚硬尖锐的物体,避免跌倒、碰撞等二次伤害的发生;   把孩子的头扭向一侧,确保口水和呕吐物可以顺着孩子的口角流出来,避免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   不要往孩子的嘴里放任何东西(试图防止孩子咬伤自己舌头),事实上他是不会咬伤自己舌头的;   惊厥停止后,立即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   “如惊厥持续超过15分钟,拨打120急救电话”   参考资料   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6th Edition: Birth to Age 5   2、
Copyright © 2011-2018 版权所有 顶点3000官网正品旗舰店